从公益和儿童视角 看在线教育走向何方?

  2020年开年的新冠疫情大大刺激了远程教育发展,“全民线上教育”一度成为热词。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育者们有怎样的洞察,不同地区、认知水平的学生呈现怎样的状态?“全民在线教育”带给我们怎么样的"危"与"机"?我们是否站在未来教育的拐点?

  基于这些热点话题,为了进一步论证远程学习和在线教育的发展趋势,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下属看见未来·儿童智库,于5月20日举办了“联结与隔阂——疫情下在线教育的机遇与挑战”论坛,本次论坛是看见未来·儿童智库2020年四季论坛中的首秀,聚焦“在线教育”话题,促进跨界交流。在今年的8月14日,智库将举办“无界学习——看见未来素养教育峰会”,邀请国内外资深教育领域专家,线上、线下同步举办大型论坛。

  本次论坛邀请到了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发展中心总干事庞宗平,学习共同体研究院院长陈静静,上海师范大学第二外国语学校校长李莉、未爱教育创始人曹蕾线下参与,另有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潘江雪,山东大学哲学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李淼,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讲师、青草公益发起人向芯,青童教育学院创始人王雄等学者线上参与。集合各方声音,对在线教育和远程学习在未来的发展,贡献智慧,并提出更高位、更宏观的政策设想与建议。

  潘江雪:后疫情时代的下一个话题—社会情感教育

  开幕式中,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潘江雪提到,在线教育的好处是可以使知识的传递和个性化的学习变得更加便利,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也会削减了人和人之间真实的情感连接和互动。

  在疫情期间,大家都担心自己是否会患病,害怕越来越不可预测的未来。所以我们也跟同龄人之间相互的疏离了,孩子们没有办法出去游玩,也很少有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这些都可能会扰乱孩子们正常的心理的安全感,也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关注社会情感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潘江雪在发言中引用了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苏珊·大卫指出了情绪敏感度的重要性的演讲内容。强调三点后疫情时代教育者们应该关注的方向:

  首先,认可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们可以好好的去感受情绪,让他们知道情绪并不可怕,情绪是来来去去的,而我们也可以从其中学到很多。

  第二,要给孩子时间和鼓励。所谓信任比帮助更重要,就是要给到孩子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去谈论自己的情绪。家长和老师也可以讲讲自己和孩子类似的经历,让孩子知道自己也并不是孤单的。

  第三,和孩子们一起头脑风暴,共同想出可以采取的行动,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这样也能有效地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同时,家长和老师也应该锻炼自己的情绪敏感度,认可和关照自己的情绪。

  庞宗平:智能设备是教育资源共享的“最后一公里”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发展中心总干事庞宗平,分享了疫情期间真爱梦想在基金会所支持的体系内学校进行的在线教学现状调研成果。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发展中心总干事庞宗平

  参与在校教育的学生普遍认为,在线教育对他们的视力会有影响,卡顿时常发生且严重影响学习状态,师生之间不能见面导致互动减少,这也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

  对于家长来说,首先担忧的还是也是孩子的视力受到影响;第二,家长也害怕孩子沉迷网络。没有家长在监督的时候,孩子是不是去打游戏了?是不是去看其他的学习无关的内容?这对家长来说都是信息盲点。第三,家长缺乏有效的监督,并为此感到焦虑。

  相比之下,从老师的角度来看,他们比较关注课堂本身,比如师生互动不充分;难以判断教学成果;以及布置和检查作业难的情况时有发生。

  虽然在线教学有很多缺点和不足,但对于智能设备在教育中的使用和发展,庞宗平持有非常积极的态度,他认为智能设备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前提,也叫“最后一公里”。他认为,疫情给了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所未有的助推作用,在趋势不可逆的情况下,智能设备的充分普及是弥合“数字鸿沟”的基础。为此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与支付宝公益基金会发起了一个项目叫“智学计划”,号召公众捐赠家里的闲置手机,集中配送给智能设备短缺的地区和学生手中。

  陈静静:中国孩子需要摆脱虚假、狭隘的学习观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学习共同体研究院院长 陈静静博士,分享了基于网络调查的线上教育参与方调研成果。调研显示,教师的在校教学受到教师自身、学生、技术以及政策外部环境几方面影响因素。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学习共同体研究院院长 陈静静博士

  对于教师而言,教师普遍对自己的在线教学总体感知较好,认为在线教学不受时空的限制,有很多优势。但是事实上,老师们对于如何进行在线教学方面没有经验。绝大多数的老师都是模仿自己的线下教学,并不知道线上教学具体应该怎么教。90%的老师在这之前没有在线教学的经验,也没有朋辈可以模仿。

  老师们还会参照空中课堂的教法,但空中课堂的教法也比较原始。因此,多数老师寄希望于专家能给出模型,指导他们什么样的教学是好的在线教学。在线教育刚开始是,很多老师感觉到技术问题很难突破,但是随着不断磨合,老师们大概在两个星期以后就已经可以适应了。但这里面有显著的群体差异:年龄在50-60岁、教龄21-30年的农村教师,是最为不适应的群体。

  同时,老师们也普遍反映在线教育背景下,学生们学习自觉性不足,两极分化明显,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越来越弱,并且认为这对于在线教学是严重的影响因素。此外,平台没有办法满足所有的教学和学习的需求,批改作业效率低下,没有办法质量跟踪,体验课无法开展等等技术因素,也在影响在线教学质量因素榜上有名。

  然而,当陈静静教授团队从学生视角展开调研的时候发现,孩子们的自我评估与老师的感受截然相反。60%-70%的老师认为孩子不能自觉地进行在线学习,作业的质量也不高,但70%以上的孩子认为自己能够自觉地进行在线学习,而且75%以上的孩子认为自己作业完成质量比较高。

  对此,陈静静博士提出了几条策略和建议:

  首先,要抓住这次数字机遇,促进教育教学的转型发展。第二,自我导向的学习者的培养非常重要。现在国家的课程当中缺少对学生学习素养和方法的指导课程,比如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等。第三,在技术方面,需要构建个性化的学习空间。目前我们的平台都是以老师为中心的,学生在这个平台中是观众位置,这个是绝对错误的。第四,在线教学最大的优势是以学生为中心,但目前很多教育形式没有做到,学校需要构建一教育生态圈,其中家长、政府、学校最终都服务于学生。最后,要打破优质教育资源的壁垒,未来让所有的孩子无论身处何方,都能够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样才能真正走向公平和优质。

  李淼:实施网课教学能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吗?可能适得其反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李淼教授也分享了疫情期间对山东省4个城市7所农村学校进行的在线教育的调研成果。研究发现,相比于在线授课的整体水平,农村教师接收的网课培训更加不足,甚至产生质疑网课教学的价值的想法,等等。

  很多年龄大、资历深的老师,对新的教学模式持有反感态度,觉得参加网课培训消耗了很多时间。相当一部分老师认同网课形式理念上是好的,但实施操作起来很困难。相比之下,年轻老师普遍对网课是抱有的态度相对积极。

  尽管如此,无论哪个年龄阶段的老师,大概有百分之八、九十会认为面对面课堂教学更为有效。他们普遍认为,老师要做的应该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把课本知识教好。并且,教学也是需要互动的,老师需要给学生鼓励,需要听到学生的反馈,而上网课没有这样的师生互动。

  这就将我们引向了一个思考:实施网课教学能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吗?

  李淼老师的看法是:可能适得其反

  事实上,疫情期间的农村学生居家信息化学习,是以家庭文化资本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它更依赖家庭能够给孩子提供怎样的经济和文化资本。家庭文化资本在学术上指的就是这个家庭的一种文化氛围,具体表现为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参与程度,以及他是否有金钱去购买一些文化产品。良好的学校氛围,能够使农村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家庭因素的影响,但是网课却将学生剥离出了学校氛围的影响,也没有了同伴的影响和教师的监督。

  李淼教授提到,通常研究团队在研究农村学校网课情况的时候,总是在关注学生怎么想、教师怎么想,以及我们应该在这两个层面做什么,但实际上还需要关注农村家庭的因素对于网课在农村地区开展的影响。它体现在疫情期间的网课学习是一个卷入家庭文化资本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剔除学校氛围影响的过程。现在研究的关注点需要从以往的“关注教师”转向“关注家庭”,文化资本、家庭氛围等文化层面上的因素同样在持续影响着网课的效果。

  基于调研结果,李淼老师团队基本可以得出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农村学生居家信息化学习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大城乡教育差距。

  向芯:在线教育对于教育公平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

  哈佛教育学院讲师、博士后,青草公益发起人 向芯博士分享了来自“七八点计划”和由中山大学的河南籍本科学生郑翔睿同学在家乡发起的研究数据,同样发现了一些在线教育的挑战。

  两项研究发现,虽然大家可能都会觉得农村在实施网课的时候面临的各种困难会更大,但在是否拥有独立安静的学习空间这个问题上,城市样本的学生没有安静独立的学习空间的比例是更高。虽然普遍讨论硬件困难的时候,关注的更多是农村孩子网络、设备的问题,但事实上城市的孩子也会面临他们独特的挑战。

  其次,与李淼教授的观点相似,向芯博士同样赞同家长的督促与帮忙至关重要。家庭背景的差异在这样全线上学习的模式之下会被放大,可能会对教育公平带来负面影响。然而,家庭的文化资本其实并不一定会影响家长是否尝试去督促孩子学习。调研结果显示硕博的样本里面“偶尔督促”或者“从不督促”的比例反而还更高一些。与此同时,大多数的农村地区的家长学历在小学甚至没上过学,在孩子线上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很难提供支持。

  总体而言,城市家庭、农民工家庭、贫困的农村家庭里的孩子,都可能面临各类硬件困难。而家长对学生在线学习的督促与陪伴上,调研目前没有看到特别显著的成效和阶层差异;但是家长能够给学生提供的学业支持的能力,严重的受到家长受教育程度的影响。

  此外,疫情期间,大部分学校利用了教育系统或是社会上其他机构所整合的优质教学资源。也还有少部分的农村镇学校、县城学校是选择了学校教师直播或者完全自学辅导的形式。两项调研显示,绝大多数的学生、老师都认为线上教学的效果比平时上课差很多,认为它拉大了自己班上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

  从学生的视角来看,在包括“是否学到更多东西”、“疑问能不能更加及时得到解答”、“是否会有更好的学习体验”在内的几项指标上,学生的反映都是负面的。向芯博士的总体感受是,线上教学的体验效果并没有平时线下上课的效果好。

 
 坛现场

论坛嘉宾们参与讨论

工作坊现场

相关完整实录文章链接:

1. 潘江雪:后疫情时代的下一个话题—社会情感教育https://mp.weixin.qq.com/s/BWrHSKqn3WOlx-qEDP2LVw

2. 庞宗平:智能设备是教育资源共享的“最后一公里”

https://mp.weixin.qq.com/s/5xmNJdAv7aXYX-xycJhK_A

3. 陈静静:我国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的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

https://mp.weixin.qq.com/s/KTcTPr9WNKtbnwMr9XYPAQ

4. 陈静静:中国孩子需要摆脱虚假、狭隘的学习观

https://mp.weixin.qq.com/s/XRn5eh0uRdXUKMw98GQWVw

5. 李淼:实施网课教学能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吗?可能适得其反

https://mp.weixin.qq.com/s/q8-f6o8RN3Ds6XdV22fNLQ

6. 向芯:线上教学给教育公平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https://mp.weixin.qq.com/s/K_XVHWiXxi99uzlTOj8tIg

7. 「儿童友好学校评估标准」邀您来打分

https://mp.weixin.qq.com/s/1AtT9rWd9rKBTHbp1nu4Vg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索引
灯具 油漆 瓷砖 门窗 五金 橱柜 厨房用具 地板 水龙头 天花板/吊顶 建筑构件 家具 窗帘 壁纸 饰品 家用电器 厨卫电器 教育 教育资讯 教育频道 教育专栏 高等教育 艺术教育 心得体会 范文写作 导游词 讲话稿 致辞稿 演讲稿 发言稿 文秘工作 工作总结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节日作文 教案模板 主题班会 说课稿 经典句子 人生感悟 经典语句 活动方案 经典语录 最新专题 信函模板 策划书 老师评语 教师随笔 励志名言 名人名言 求职资料 主持稿 作文类型 写人作文